言行相诡信誉亏空只会越来越大(钟声)

发布时间:2023-09-26 04:40:35        次浏览

  pp电子福岛核污染水如果真的像日方宣扬的那样“安全可饮用”,日本政府也就没有必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强行排入海洋了。日方公开宣扬的是核污染水排海安全无害,私底下干的却是隐瞒事故、数据造假、违背承诺等

  日本政府近日无视国际社会强烈反对,罔顾本国和他国人民的健康权、发展权、环境权,强行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在人类历史上开创了危险的先例。无论日方如何诡辩,都无法洗脱其破坏生态环境、污染全球海洋的罪责。

  两年多来,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的正当性、合法性、安全性受到国际社会强烈质疑,但日方一直企图在全球制造核污染水排海安全无害的假象。就在日方单方面强行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当天,日本媒体报道了日本政府计划花费700亿日元(约合4.8亿美元)处理涉福岛核污染水负面信息的新闻,这表明日方仍在自欺欺人。福岛核污染水如果真的像日方宣扬的那样“安全可饮用”,日本政府也就没有必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强行排入海洋了。日方公开宣扬的是核污染水排海安全无害,私底下干的却是隐瞒事故、数据造假、违背承诺等。日方如此言行相诡,信誉亏空只会越来越大。

  日方在一意孤行推动核污染水排海过程中,故意掩盖了这样一个事实:日方根本没有能力确保核污染水排海的安全性。据日本媒体日前报道,今年6月从福岛第一核电站环绕核污染水储罐的围堤内积水中,检出了活度高于正常值的放射性物质,但东京电力公司直到最近才公布调查结果称,用于输送核污染水的软管上有龟裂,导致核污染水发生外泄。这再次印证了各方对日方核污染水处置能力的质疑。日方连储存核污染水都会一再出现纰漏,如何确保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内将超过130万吨核污染水排海的安全性?

  负责核污染水排海的东京电力公司有长期隐瞒不报、篡改数据的“黑历史”。据报道,东电曾于2007年承认,自1977年起在福岛第一、第二核电站等199次例行检查中篡改检测数据,甚至隐瞒严重的核反应堆事故。2011年6月以后,东电曾长期声称没有新的核污染水排入海洋。然而,随着2013年一系列核污染水泄漏事件曝光,东电当年7月终于承认有高浓度核污染水泄漏入海。2015年2月,东电再次被曝隐瞒实情,公司在2014年4月即知晓有高浓度放射性核污染水从排水沟持续排入大海,却一直未予公布,也未采取任何补救措施。日本媒体人士表示,东京电力公司在核事故处理及核污染水排放中,习惯于隐瞒实情甚至释放虚假信息。日本政府在核电站运营安全监督核查方面也存在信任赤字。早在2011年,联合国有关机构的一份报告就显示,日本在核安全方面存在监管不力、准备不足等缺陷。日方如此不负责任,如何确保以科学、安全、透明的方式处置核污染水?

  福岛核污染水含有几十种放射性核素,很多核素尚无有效的处理技术,部分长寿命的核素可能随洋流扩散并形成生物富集效应,给海洋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自2013年开始试运行以来,日方处理核污染水的关键设施“多核素处理系统”不断出现问题,有效性和长期可靠性没有经过第三方认证,无法确保经处理的核污染水达到排放标准。韩国市民团体“环境运动联合”的舆论调查显示,关于日本政府主张的经过“处理”的核污染水的安全性,79%的受访者表示“不可信”。各方的担心有充分的事实依据。

  2015年,日本政府在给福岛县渔业联合会的书面文件当中郑重承诺,没有得到利益攸关方的理解前,不会对核污染水采取任何处置措施。日本政府没有同包括周边邻国在内的利益攸关方开展充分、有意义的协商,在各方强烈反对的情况下仍单方面强行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行径根本无法取信于人。

  日本古语说:信为万事之本。但在核污染水处置问题上,日方所谓的信誉早已成筛子,处处是漏洞。对于言行相诡、毫无诚信可言的日方,国际社会必须敦促其纠正错误决定,停止核污染水排海,以真诚态度同周边邻国善意沟通,以负责任方式处置核污染水,接受严格国际监督。

  9月23日,秋分时节,清晨的杭州笼罩在蒙蒙烟雨中,别具江南韵味。但亚运气象台副台长郑沛群却无暇顾及,她的注意力全在精准预判当晚的天气变化,为杭州亚运会成功开幕提供气象保障。

  2022年10月,团队成功研制出±500千伏/1200安培葛南直流输电改造工程可控换相换流阀产品,并一次性顺利通过48项电气型式试验、226项控制验证试验。

  不久前,粟多武和他的同事们来到珠峰大本营。前方一块海拔5153.6米的高地,立着珠峰高程测量纪念碑。珠峰测高,正是从那里起算。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顾颉刚为代表的禹贡学派开始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探索之路,在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等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的历史地理学发展起来。

  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的星球撞击构造研究日前取得重要进展——在吉林省通化市发现了世界第一个位于高山上的类似冰斗状的陨石坑。

  古有茶博士,今有茶院士。“茶院士”陈宗懋是我国当代茶学研究的领军人物。

  9月20日,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启幕。大会以“智造世界·创造美好”为主题,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元宇宙等在内的众多前沿产品让参展者感受“智”造魅力。

  首创“1+6”一体化数字办赛服务平台、首条5G-Advanced万兆网络走进现实、境外“电子钱包”首次在境内“无缝对接”……即将开幕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是史上首届提出智能办赛理念的亚运会,“智能亚运”成为中国尖端数字技术发展的展示窗口。

  为让更多好项目走出“深巷”,参展高校与各行业企业融合联动,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链条,为专利成果转化按下加速键。

  今年峰会主题为“建设包容、普惠、有韧性的数字世界——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将围绕全球发展倡议、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人工智能、算力网络、网络安全、数据治理、数字减贫、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议题举办20场分论坛。

  “天宫课堂”是一扇连接地球与太空的奇妙之门。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记者专程来到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地面课堂,在这里与同学们一起跟随航天员穿越波澜壮阔的星空,展开一场关于宇宙的美妙旅程。

  聚力科技创新 深耕细分领域 为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发挥更大作用

  中央、国务院总理李强9月21日在北京市调研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情况。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支持广大专精特新企业聚力科技创新、深耕细分领域,为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发挥更大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支撑。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3)》显示:我国生态恢复成效明显

  报告围绕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全球与中国尺度的数据产品32套,弥补了指标监测的数据空缺,提升了指标监测与评估的空间精细度,揭示中国和全球环境变化新动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王晓君认为,本届大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的舞台,搭建了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

  本届工博会高校展区共815项参展项目,集中展示了高校创新科技成果,体现了高校在服务国家战略及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担当作为。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20日在安徽合肥发布了2023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其中申报发明专利74.34万件,比上年“500强”增长了10.48%,发明专利数量连续5年持续增长,占专利数比重为39.43%。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模式,在该模式下,钻石会像火山岩浆一样从地球深处喷涌而出。这种美丽而奇异的现象吸引了诸多学者的目光。研究人员调查发现,这些钻石形成于地壳深处约145公里处,以每小时18—132公里的速度喷发到地表。

  瑞士素有冰雪王国之称,畅享冰雪运动成为全球游客选择前往当地度假的重要原因之一。 适宜的自然环境促使冰雪运动成为瑞士的国动,几乎每个瑞士人都会滑雪。

  2017年正式通车的蒙内铁路穿越内罗毕国家公园、察沃国家公园等野生动植物保护区。 因此,未来应以落深落实《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为抓手,高质量持续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